短视频剪辑技巧分享 北京1月27日电 题:一张从台湾寄来的春联
平时一般都是别人谄媚的陪他,而现在他却要低声下气的陪江辰,他觉得这短时间内人生发生了斗转星移
作者 张杨彬 朱贺
这次,周文龙没说话,倒是一个心腹,冷哼道,四爷,您老是老江湖,兄弟之间有什么都可以说出来,可你看看龙哥,他被打了一枪,庞虎和常冷一心想做掉龙哥,这是简单的误会吗
乙巳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里满是红火的年味。各面玻璃、书柜贴着琳琅满目的“新桃”,当中有张稍显抽象的图案,略懂书法的人看到它往往会心一笑——一张化用了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元素的“蛇”字,侧边写着“灵蛇起舞 万象更新”。
山洞内,一直处于平静状态的黑鲨,终于失去了淡定,气急败坏的道怎么回事?到底是怎么回事?西边山头的人都去哪了?全死了吗?他们都是废物吗?怎么将敌人放了山头,这下遭殃了,连我藏身的山洞都暴露在了敌人的面前,我的头顶,有枪口对准了我,该死的蠢货们,怎么不能及时的汇报消息呢?
这幅烫金小字来自台湾,由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孙永忠书写,印制后寄给大陆学生,再分发到各地友人手中,这种传递已进行12年。
对于传开的信息,城主府选择了沉默,没有出来阻止,甚至是辟谣,任由消息不断传播开去
孙永忠在台湾从事古典诗词吟唱教学工作。2007年,他将这种吟唱形式带到大陆高校,促成了南山、悠然、采菊等诗社在多地成立。从2014年甲午马年起,寄送春联就成了他与大陆师友、学生联络感情、互道思念的方式。
半年之后,古武入世,不知道那些人会将苏城变成什么样子,只有自己的力量回来了,才有话语权。
![短视频剪辑技巧分享](/YXzzzNZZcontent/pic/?i2.TuPian/simg/ypt/2025/250127/d3023698-d89f-4151-ade3-23106aa37a72_zsite.jpg)
说起孙永忠与书法的渊源,须得回到他的孩童时期。“彼时父亲会亲自书写春联,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团团围着,其乐融融。”孙父研习楷书、行书多年,“颜筋柳骨”的字体写春联最合适不过。
二十岁时,孙永忠接过父亲手中的笔,挥毫泼墨,赠予亲朋。岂料越写越“抢手”,有人在距离春节尚有月余就找他“预约定制”。近年更开启“批量生产”,每年八月,孙永忠便开始设计来年的春联样式,除了根据生肖设计字体,还贴心备有“产品说明”。收到春联的好友常会进行二次传递,因此,无论鞋店、药局、影印室还是快餐店,在台湾街头发现老师的墨宝,成为学生拜年定会提及的“寻宝”乐事。
“常言道‘秀才人情纸半张’,文人大抵常以笔墨、文辞传递情谊。”孙永忠说,每年别人托他写到纸上的祈盼,无非是平安、健康、顺遂等,“若说我多年来乐此不疲地写春联的动力,或许就是来自亲朋的赞许。”孙永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这听起来有点虚荣,但做一点小事,就能让大家有一年的期望,我认为‘投资报酬率’很高。”
农历春节前夕,孙永忠带领学生在台湾辅仁大学书写春联。(受访者 供图)
春联送到大陆,孙永忠会收到许多感谢与祝福,或一段文字,或一张照片,最令他难忘的还是恩师叶嘉莹每年如期而至的语音。“老师先是感谢我的挂念,再来品读一番春联图案造型,勉励我努力进取,新年更好。受到师长鼓励,就不好太偷懒,于是每年总会在春联上想些新点子让老人家开心。”
2024年11月24日,一生沉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叶嘉莹与世长辞,享年百岁。“今年春节收不到老师的语音了,总觉得少点什么。”孙永忠语气中满是不舍遗憾,说罢沉默许久。
恩师已逝,传承精神仍在。从教30余年,这位自称“永远18岁”的“老小孩”,每逢春节前夕便带着学生一起挥毫,写赠春联。“孩子们需要鼓励,文化也需要人才代代传承。吟唱、书法均是如此。”
“孙老师的春联到了,新春的脚步就近了。”近七年,孙永忠的大陆学生胡祎崟担任着“春联总调度”一职,在北京接收、派发台湾寄来的春联。
新春将至,胡祎崟家里贴上了孙永忠老师寄来的第八张春联。(受访者 供图)
胡祎崟说,哪怕新冠疫情期间两岸线下交流不便,孙老师的春联还是会如约而至,如今借春联和联吟活动,各地诗社重新恢复热络联系,新春临近时,她更忙碌了。“每年寒冬我都抱着红亮喜庆的春联四处分送,寄送的学校越来越多,蛇年的春联还寄到了邯郸、南京、西安、兰州等地,我十分欣喜。”
当然,胡祎崟也会给自己留一张老师书写的春联贴在家里。“原本是贴在门框上,今年已经贴不下了,准备换个位置。”将七年来的春联挪至一面新墙上,她贴上了第八张春联,开始期待若干年后再为满墙春联“搬家”的一天。(完)
转载请注明:短视频剪辑技巧分享